古人云,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且身体这副与生俱来的 “原装配置”,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,支撑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。所以,不到万不得已,均要细心养护。
但得了糖尿病以后,好多人不得不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,并日复一日地执行着这一“酷刑”。长期下去,苦不堪言……
七旬老人
摆脱胰岛素“枷锁”
79 岁的张爷爷,与糖尿病抗争 15 年。从口服药物到 8 年前因血糖失控转为胰岛素治疗,这位退休干部的生活逐渐被针头、药瓶和随时可能降临的低血糖阴影笼罩。然而,长期注射胰岛素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显现:脐周因反复注射布满硬结,频繁出现的低血糖更让他心惊胆战。与此同时,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双膝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也在困扰着张爷爷。1 周前,张爷爷糖尿病症状加重,入住我院寻求新的治疗方案。
入院后,专家团队立即对张爷爷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。令人欣喜的是,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胰岛功能未完全丧失,这为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。基于此,专家团队果断停掉胰岛素,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,从多维度调控血糖。并联合营养师、运动师等专业人员,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。
张爷爷的主管医生李方旭悉心照护
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,奇迹发生了!张爷爷的血糖逐渐平稳,空腹血糖稳定在 7mmol/L 左右,餐后 2 小时血糖保持在 10mmol/L 左右,且未再出现低血糖现象。困扰他多年的口干渴、视物模糊等症状也明显改善。
“终于不用天天打针了!” 张爷爷激动地说,“现在血糖控制得比以前更好,生活也方便多了!” 他对我院的治疗效果赞不绝口,这份满意,是对我院糖尿病治疗最有力的肯定。
哪类人群
不用注射胰岛素治疗?
糖尿病肾病科主治医师李方旭告诉我们,胰岛素虽能有效控糖,但并非人人都**打。以下人群通常无需注射胰岛素:
1.早期 2 型糖尿病患者:如果是刚确诊、病情较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,胰岛还有 “工作能力”,胰岛素抵抗不严重,通过管住嘴、迈开腿,中药辨证调体,搭配二甲双胍、阿卡波糖等口服降糖药,就能控制好血糖。
2.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:像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(MODY)这类遗传的单基因糖尿病,以及因使用糖皮质**引发的糖尿病,在调整用药、配合饮食运动后,多数靠口服药就能控制。
3.妊娠期糖尿病患者:多数孕妈通过严格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,就能把血糖稳住,不需要打胰岛素。
4.处于蜜月期的 1 型糖尿病患者:1 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期治疗后,部分人会进入 “蜜月期”,胰岛功能短暂恢复,这时可不用胰岛素。
但需注意,即便无需注射胰岛素,也一定要定期测血糖、复查,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,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才是控糖的基础。
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利处?
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,中医凭借千年传承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,展现出独特且**的优势。
1.改善症状快且好,提升生活质量
中医通过辨证用药改善症状。上消患者用消渴方改善烦渴多饮,中消患者以玉女煎调节多食易饥。针灸刺激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可调节脾胃功能,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发的肢体麻木也有疗效。
2.降低血糖反弹和波动度,稳定血糖水平
中医认为,血糖的波动源于气血阴阳失衡,采用多靶点调节糖代谢。如黄芪配山药促进胰岛素分泌,黄连配肉桂调节阴阳。艾灸神阙、关元等穴,调节神经 - 内分泌系统,减小血糖波动幅度。
3.有效调节胰岛功能,促进机体自愈
针对胰岛功能衰退,人参皂苷、枸杞多糖等中药成分可修复胰岛 β 细胞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。耳穴压豆刺激胰胆、内分泌等耳部穴位,也能间接改善胰岛分泌功能。
4.持久维持逆转成果,巩固治疗效果
中医强调 “治病求本”,根据患者体质个性化调理。如脾虚痰湿型患者,通过中药、饮食、运动综合干预,改善体质,降低糖尿病复发风险,实现血糖长期稳定。
专家介绍
钱 莹
副主任医师
医学硕士
李方旭
主治医师
医学硕士
糖肾病区主任助理,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诊疗技术,擅长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肾脏疾病、糖尿病合并男科疾病、肥胖、甲状腺及其它内科杂病。
坐诊时间:周二下午
坐诊地点:B区门诊211诊室
联系电话:15138902904
供稿:糖肾病区
编辑:内分泌科创建办
审核:糖肾病区
上一篇:中西医结合,痛风治疗新希望!
下一篇:没有了!